苏高新集团
新华日报:新浒模式,苏州西北角的涅槃传奇
发稿时间:2013-10-08  作者:SystemMaster  来源:  文字大小:[][][]

201310081232449592.jpg


  初秋时节,驱车行驶在浒墅关镇新浒工业园内,但见四通八达的道路两旁,工业厂房齐整林立;成片的优质粮田边,空气清爽宜人;规模达70万平米的农民动迁安置小区内,农贸市场、敬恩实验小学、新浒幼儿园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一个“死角”,10年变成一座蓬勃的新城


 


  几乎无法想象,眼前这个优势产业群集聚、生活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工业园,10年前还是一块“死角”。2003年,当严红飞随着苏高新集团派出的团队进驻浒墅关镇,发现这个日后被称为新浒开发区的地方简直是沪宁铁路以东一片“兔子不拉屎”的野地,除了一条碎石铺成的浒杨路勉强出入,几乎没有其他像样的道路,到处都是烂泥洼地,吃水靠人工挖井,电限量供应,村民房屋零乱分散、年久失修,企业多是家庭作坊,而且污染严重,农民纷纷外出打工,村级年收入平均不足5万元,排名全市末位,全靠财政补贴过日子。但是他并未灰心。“团队成员清醒地知道,我们与浒墅关镇建立了一种崭新的合作模式,干的是长线事业,完全有可能10年之内都没有任何回报。”如今已是苏州新浒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严红飞说,现在的发展远超预期。“我们感觉到,当前的一切还不过是浒关地区真正大发展的开始。”


 


  浒关曾经辉煌,素有“江南要冲地、吴中活码头”之称。景泰元年(1450年),明王朝在这里建钞关,成为当时全国七大钞关之一,遂名浒墅关,为“吴中第一大镇”。1986年,浒墅关镇被列为江苏省首批29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卫星镇之一,有“江苏百家名镇、浒墅关第一镇”的美誉。


 


  2002年之前,由于行政隶属关系的多次变迁及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大量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倒闭等诸多原因,浒关经济社会发展迟缓,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的落后乡镇。尤其是该镇浒墅关路以东的10多平方公里,由于是交通死角,基础设施十分落后,被贴上了“十年九涝”、“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等标签。


 


  2002年9月,在苏州启动的新一轮区划调整中,浒墅关镇并入苏州高新区。正是这一次大调整为浒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时高新区正在实施“北扩西进”战略,为改变路东地区的困窘局面,高新区管委会对该区域进行了大量调研,认为浒关毗邻大运河、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交通优势明显,完全具有发展“快进快出、大进大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外部条件,只要创新发展思路,就完全能够使浒墅关镇的巨大发展潜力转化成现实的发展优势。


 


  2003年6月,经苏州高新区批准,浒墅关镇与苏高新集团公司合作组建苏州新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浒墅关路东10平方公里地区——即后来的新浒工业园的开发建设,一个政企合作的新模式由此诞生。


 


  10年间,新浒工业园的建设者们一步一个脚印,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闯出了一条路。2002年,路东这一区域除了为数不多的高耗能、高污染的村办小厂,没有一家现代化工业企业。工业不发达导致了经济的落后,当年该镇的一般预算收入仅为0.23亿元。而到2012年末,崭新崛起的新浒工业园累计引进现代化产业项目260多个,注册资金近130亿元,形成了精密机械、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园内一般预算收入达3.9亿元,占浒墅关全镇的75%。


 


  面对如此快速的增长和如此大的变化,苏州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浒墅关镇党委书记王牟深有感触:“是‘新浒模式’造就了浒关的今天!”


 


  新浒模式,政企合作铸就地方发展新引擎,“新浒模式”何来这么大“魔力”?


 


  “奥秘就在政企合作,但各司其职。”“新浒模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当时的新浒投资公司总经理高剑平如今已成为苏高新集团总董事长、党委书记,说起往事如数家珍。“新浒模式”的“新”指苏高新集团,“浒”指浒墅关镇政府,这是一种政企合作的开发建设、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双方确定合作之后,苏高新集团和浒墅关镇就按照商业化运作模式,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双方权责:浒墅关镇政府发挥行政资源优势,主要负责农村工作、动迁安置、社会服务和管理、协调和争取上级各部门给予地方发展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权益等工作;苏高新集团重点发挥资金和人才优势,主要负责资金筹集、土地整理开发、公共设施配套等载体建设和经营管理。”


 


  新浒工业园开发之初,双方就因地制宜编制了详尽的城市规划,确定了以发展机械加工、现代物流、生物医药为主的产业规划。在两个规划的指导下,新浒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做到了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边拆迁、边招商“五个同时”,高效开展了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等工作。


 


  “只有政企合作才能达到这‘五个同时’的高效率,任何单个的政府或者企业都无法做到。”高剑平说,为尽快出效果,招商团队以内资企业为切入点紧抓苏州市委、市政府实施“退二进三”政策的机遇,积极采取“主动出击,敲门招商”的策略,吸引了大批苏州市“退城进区”项目,一批知名企业先后进驻,工业经济迅速起步。


 


  工业园一期选择了紧靠镇区边缘的地块启动开发,这样就可“巧借”镇区原有的各项资源,既压缩了前期在水、电、气等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又通过镇区学校解决了动迁户和入园企业职工子女的教育问题,降低了前期资金投入压力。


 


  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新浒公司牢牢掌握了发展主动权。早在规划之初,公司就对工业园一期10平方公里土地,按照7:3的比例预留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为的就是确保后期发展的平衡和延续。前后10年,苏高新集团从初期投入6000万元,到目前已累计滚动投入50多亿元,把当年浒墅关镇最落后的路东地区建成了一个功能强大的发展新引擎。如今,新浒工业园已基本形成机械装备制造业、精密模具制造业、精细化工业、医药产业群、现代物流业的多方位产业群。


 


  园内工业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大量产业工人,激活第三产业经营性用地提上了新浒公司议事日程。“目前区内还有2000多亩连片可供上市的商业用地,这给新浒公司今后的长期发展和稳定收入带来了保障。”严红飞介绍,今年以来,日本永旺集团、洲际酒店集团、国美电器等多家知名企业纷纷进驻路东区域,也为整个板块附加值的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


 


  转型关键,是划定政府和企业的“边界”


 


  十年来,浒墅关镇政府和新浒公司同心协力创造了一个“新浒模式”,实现了真正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取得了“1+1>2”的效果,当事双方,对此都有良多感慨。


 


  “政企合作最难的是如何划定双方边界。‘新浒模式’推行过程中,最大难题是‘听谁的’,但我们一开始就用契约的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高剑平说,在地方开发建设中,政府要的是发展,而企业看重的是效益,这是两者之间最直接的矛盾。“新浒”合作十年,最难得的是,政府没有越过契约设定的边界乱指挥,企业没有看重眼前利益而急于求成,浒墅关镇先后换了四任党委书记,但均认可并遵循当初约定的合作规则、合作模式和体系架构。“我们在根本利益上高度一致。在新浒模式里,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工业园本身都是受益者,合作过程中还带动了整个浒墅关镇的城镇化建设。”


 


  “这方面苏高新集团和浒墅关镇政府很有默契。新浒公司成立之前,浒墅关镇政府就明确表态支持和鼓励新浒公司自主开发经营,政府部门只对重大事项提出要求和建议,从不直接插手指挥。”严红飞说,“而我们也把社会责任放在首位,招商过程中从不盲目以廉价土地和劳动力红利吸引外资,将主要精力放在吸引集约型、科技型、成长型、总部型的内资企业上,避免利润外流,矛盾内化。坚持按照培育良好的产业生态链为目标,以项目产出贡献来评估优劣。”


 


  在实际运营中,浒墅关镇政府遵守协议,给了公司充分的信任和经营自主权。而苏高新集团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在追求经济效益与合理回报的同时,充分考虑社会效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王牟给新浒公司的评价是“目光长远,做事大气”。“新浒工业园发展步入正轨后,苏高新集团没有忘记新浒工业园是浒墅关镇的一部分,在路东区域之外与镇里展开了更广阔的合作,无论是老镇开发,还是城铁新城建设,在规划设计、招商引资等方面都能够从全镇角度通盘考虑,与政府充分共享资源,极大助推了全镇的发展速度。”


 


  站在新浒公司大楼内巨大的沙盘模型前,但见这片苏州的西北角上水陆空七条交通干线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动线流。“交通快速便捷是我们最大的优势!设在新浒工业园内的沪宁城际铁路苏州高新区站已经通车,从我们这儿到无锡硕放机场只要十几分钟,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也只要一小时。抓住这个‘快’字,未来的商业开发前途无量!”严红飞一脸兴奋地介绍,苏高新集团已经提出,赋予“新浒模式”新的内涵,双方将合作把浒墅关镇打造成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使之成为高新区北部门户。


 


  “‘新浒模式’十年探索,我们初步摸出了一条企业实施城镇化战略的新路径。”高剑平认为,城镇化的推进主体既包括各级政府,也离不开众多企业和居民,苏高新集团作为苏州高新区的开发主体,未来将以城镇化建设为核心,通过多种途径的战略合作,为区域发展再挑大梁。


Copyright © 米乐m6官网登录入口  备案号:苏ICP备06010136号

苏公网安备 32050502000247号